上海市眼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

第二届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国际高峰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顺利举办

发表时间:2022-05-30 14:19

第二届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国际高峰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顺利举办

     

2021年12月18日上午,第二届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国际高峰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顺利召开。会议以线上的形式,再次聚集了来自新加坡、日本和国内的多名高度近视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带来了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防治相关的全球前沿进展,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在去年,通过首届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国际高峰论坛的完美举行,成功建立了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联盟,致力于推动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今年,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研究院院长卢奕教授牵头,在周行涛院长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何明光教授,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的Ching Yu Cheng教授、Seang Mei Saw教授、Donny Hoang教授和Yih Chung Tham教授,东京医科齿科大学Kyoko Ohno-Matsui教授和我院竺向佳教授等多位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联盟的知名研究学者再次线上聚集。会议全程提供英文和中文双通道,为国内学者和国际友人提供了充分沟通和交流的便利,致力构建高标准高水平的线上国际峰会交流平台。


图片

图1:大会线上平台


      卢奕教授开场对各位联盟成员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特邀我院周行涛院长致辞,强调了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肯定了此次会议的重要作用。本次参会的诸位大咖们围绕着近视防治措施、流行病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发病机制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最新科研及临床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图片


图2:大会主席卢奕教授主持开幕式及特邀嘉宾周行涛院长致辞



学术分享 精彩不断

       首先,儿童近视防治是现在备受瞩目的社会健康问题。周行涛院长围绕儿童近视防治措施,详细讲述了阿托品眼水、学校设施等对儿童近视防治的作用以及具体方案。强调了促进儿童近视的防控需要家属、学校、医院的多方面努力,共同维护儿童的眼健康。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直是高度近视研究的基石。何明光教授基于十年临床随访,对高度近视患者流行病学特征、黄斑病变、危险因素及易感基因进行阐述。Ching Yu Cheng教授分享了其团队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阐明了近视与青光眼的关系,并且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相关致病基因进行了深度挖掘。Seang Mei Saw教授主要围绕病理性近视,分享了黄斑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进展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


图片

图3:周行涛院长、何明光教授、Ching Yu Cheng教授、Seang Mei Saw教授进行了精彩演讲


       人工智能辅助医学诊疗是现在的重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基于影像学的AI诊疗系统应用于眼科临床。我院卢奕教授建立的基于前节照相的白内障分级系统和基于OCT的眼底评估系统,形成了白内障AI智能决策系统,有助于临床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精准诊疗。Kyoko Ohno-Matsui教授致力于高度近视眼底病的研究,分享了其建立的基于眼底照和OCT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智能评估系统,有助于基层医院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诊疗。Donny Hoang教授利用B超、OCT、MRI用于评估后巩膜葡萄肿,促进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防治。此外,Yih Chung Tham教授也分享了基于眼底照的屈光误差预测系统,有利于高度近视的早期发现与精准诊疗。

      我院竺向佳教授分享了其关于高度近视晶状体代谢特征的研究成果,阐明了高度近视眼中通过MAF-TGF-β1-晶状体蛋白调控轴促进了其晶状体病理性生长,表明了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更大的特点,有助于临床上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精准治疗,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片

图4:卢奕教授、Kyoko Ohno-Matsui教授、Donny Hoang教授、Yih Chung Tham教、竺向佳教授进行了精彩演讲


     本次高峰论坛线上观看人数近两千人,在互动环节线上观众也积极提出了问题与各位国内外特邀教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眼科同道们都是获益匪浅。最后,本次论坛在卢奕教授的致辞感谢中圆满结束。希望后续有更多针对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在各位眼科同道的共同努力下为更多的高度近视患者送去更多的光。


图片

图5:国内外专家在线答疑环节





友情链接:CMA眼学科分会      AAO      ASCRS      ARVO      ESCRS       APAC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