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评估不同浓度的他克莫司眼用混悬液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的影响,并探究其用于重症春季角结膜炎(VKC)治疗的安全性。
研究方法:制备浓度为0.005%、0.01%、0.05%、0.1%、0.2%的他克莫司眼用混悬液。对取自眼库的人角膜(n=18)进行离体分子分析。用三重标记试验进行live/dead染色,同时测量每个角膜的透明度和厚度。随后对三例重症VKC病例进行他克莫司浓度递增治疗。
研究结果:
(1)试验中不同浓度的他克莫司对角膜厚度和透明度均无显著影响。在使用浓度为0.1%的他克莫司处理的角膜中,可见少量散在的死亡细胞,离体角膜表面的皱褶大多是健康的,这与浓度高于0.1%和低于0.05%的不同。在0.1%他克莫司处理的角膜中,角膜基质细胞密度最高。
(2)在三例病例治疗中可见增加他克莫司混悬液浓度可显著改善VKC,每个病例使用的浓度取决于病例的严重程度。
图1:他克莫司治疗重度VKC第1例。黑色箭头为结膜乳头,白色虚线箭头为盾形溃疡。
病史:一名13岁男性患者出现双眼发红和疼痛,伴有畏光、睁眼困难。初步检查发现双侧睑结膜大乳头、双侧角膜缘充血、角膜缘结膜肥大和双眼盾形溃疡(图1)。诊断为混合型重症VKC伴双眼盾形溃疡(左眼溃疡面积较大且较重),伴左眼角膜新生血管及双眼圆锥角膜。
治疗经过:在征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后,行双侧角膜刮片,去除粘液斑块,并给予0.03%他克莫司和加替沙星滴眼液,每天四次。两周后,双眼VKC处于半活动状态。右眼盾形溃疡完全消退,左眼上皮下基质混浊和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明显改善。他克莫司给药浓度增加至0.05%,每日给药四次,外加睡前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一个月后,患者的VKC处于非活动状态。因此,为了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双眼角膜胶原交联术。此外,在角膜新生血管区域行结膜下曲安奈德(0.01cc)注射。最初疗效较好,然而6个月后左眼仍可观察到持续但细微的角膜血管生成,双眼圆锥角膜进行性进展,表现为双眼角膜变陡>1d,双眼最佳矫正视力进一步下降。因此再次行双眼角膜胶原交联术。术后7个月,患者双眼圆锥角膜无进展迹象;每日3次使用0.05%他克莫司滴眼液、外加睡前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VKC保持非活跃状态。
预后:一年后,双眼均恢复健康。由于最初出现的大型盾形溃疡(图1),左眼上睑板结膜有轻微的纤维化迹象。除此之外,左眼仍存在微弱的角膜混浊和小口径的角膜新生血管。
病例概述:一名8岁的男性患者双眼患有严重的睑结膜型VKC。双侧上睑结膜巨大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伴粘稠黏液流出(图2)。给与患者0.03%他克莫司滴眼液每日四次治疗。3个月后,双眼炎症明显减轻,睡前加用0.1%他克莫司软膏。此后,乳头大小在一个月内进一步缩小,患者持续使用0.03%他克莫司滴眼液每日三次,睡前加用0.1%他克莫司软膏(图2)。
图3:他克莫司治疗重度VKC第3例。黑色箭头为结膜乳头,白色虚线箭头为盾形溃疡。
病例概述:一名15岁男性患者出现严重瘙痒症状。眼手术史包括右眼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左眼因圆锥角膜行角膜移植术。眼部检查可见右眼存在中等大小的睑结膜乳头;左眼存在较大的睑结膜乳头伴结膜下瘢痕(图3)。予0.03%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每日4次。三个月后右眼炎症消退,左眼炎症有所缓解。因此,用药方案调整为左眼他克莫司浓度增加到0.05% QID,右眼则维持在0.03% QID。两个月后,双眼炎症均消退,但因既往慢性炎症,左眼睑结膜留下一些纤维化改变。